2026美加墨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,泰國隊1∶2不敵中國隊。圖爲中國球員韋世豪(右)突破。視覺中國供圖
中國球迷的情緒被激發到了一個難得的高點,中國足球也已很久沒有見到這樣萬衆一心、翹首以盼的場景:凌晨時分還有約200名球迷前往機場用鮮花迎接客場歸來的國足將士,來自票務方面的數據是,“雙十一”開售的11月21日晚在深圳主場迎戰韓國隊的約4萬張球票,在11月16日晚客場2∶1逆轉泰國隊後的數個小時內已然售罄,沒有及早動手買票的球迷後悔不已——深圳龍崗大運中心體育場爲2011年深圳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主賽場,那一年跨欄運動員劉翔在開幕式上點燃主火炬,今日與中國足球牢牢綁定的深圳大運中心再次成爲中國體育的焦點,迫不及待要迎來21日晚上的激情釋放。
21日晚在大運中心體育場與韓國隊的比賽,是2026“美加墨世界盃”亞洲區預選賽36強賽國足第一個主場比賽:與今年友誼賽、熱身賽選用的前兩個主場不同,深圳主場是真正意義上的世界盃預選賽主場,對手爲亞洲頂級球隊韓國隊(隊中孫興慜、金玟哉、李剛仁等多位球星實力亦得到中國球迷廣泛認可),而客場逆轉泰國隊的首輪喜訊,讓主場比賽的勝負變得沒有那麼重要——國足第一步目標是36強賽小組出線晉級下一階段18強賽,客場戰勝泰國隊已然建立“絕對優勢”,如此機緣巧合使得這場比賽更像是一場純粹的“足球之戰”。
爲避免干擾,韓國隊19日中午抵達深圳,只給自己留出一天的賽前訓練時間,首輪比賽大勝新加坡隊讓韓國隊心態相對放鬆,主教練克林斯曼已多次強調,和中國隊的比賽“正常進行就好”。
有足夠信心和絕對把握連續第11次晉級世界盃決賽圈的韓國隊,最不希望包括球員傷病或因故停賽等“意外”發生,因此抵達深圳之後接受採訪的韓國球員,也異口同聲“放平心態”。
“我們第一場比賽對陣新加坡隊時遇到了一些困難,我們會適應後面的比賽。”曾在北京國安效力過兩個賽季、如今成爲德甲拜仁慕尼黑防守大閘的金玟哉說,“中國隊有原來和我一起踢球的球員,我對他們很熟悉。”
2017年的俄羅斯世界盃預選賽亞洲區12強賽,裡皮帶領的國足曾經在長沙主場1∶0力克孫興慜停賽的韓國隊,6年之後雙方再次在世界盃預選賽相遇,國足首要解決的問題不是“戰勝韓國隊”,而是“穩定環境”。
對於長期在低谷徘徊的中國足球來說,“大亂之後必有大治、大治之後必有大興”,無疑是千萬球迷的共同期盼,而從本月開始的2026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,恰恰爲中國足球今後一個週期的穩定發展提供了最佳機會——2026年世界盃賽史無前例由3個國家共同舉辦(美國爲主,加拿大、墨西哥爲輔),同時史無前例將決賽圈球隊增加至48支(比賽總場次將由2022卡塔爾世界盃的64場增加至104場),因此亞洲區世界盃決賽圈門票增至史無前例的8.5張(8個直接晉級名額,1個洲際附加賽名額)。
這是世界盃歷史上第三次擴軍。1982年之前將近半個世紀的時間,世界盃決賽階段參賽球隊僅爲16支,1982年西班牙世界盃參賽球隊增至24支,這是世界盃首次大規模擴軍;1998年法國世界盃決賽圈球隊增至32支,這是世界盃歷史上第二次擴軍——32支球隊分爲8個小組,小組前兩名球隊(16強)進入淘汰賽階段,這樣的賽制持續了7屆大賽至2022年卡塔爾世界盃結束。
在美、加、墨聯合舉辦2026世界盃後,國際足聯已於今年10月確認,2030世界盃由西班牙、葡萄牙、摩洛哥3國聯辦——當世界杯決賽圈不再固守“頂級精英”範圍而向更多主辦者和球隊敞開懷抱,至少中國足球與世界盃之間的通聯道路變得更加寬廣。
送走2000临终病患 安宁房医师揭「看见祂出现」代表离死亡不远
對國足而言,世界盃擴軍意味着晉級難度大大降低,雖然擴軍後的世界盃決賽圈能否代表真正的“足球振興”還有待考證,但國足距離世界盃決賽圈越來越近亦是不爭事實。
需要明確的是,無論外部條件如何寬鬆,中國足球的實質性進步標誌,需要建立在90分鐘之內所體現出來的技戰術能力,以及90分鐘之外社會對足球運動的認知、參與和吸納基礎之上。
懶人包/好市多黑色購物週Day 2!除濕機免萬元、75吋4K電視砍1萬3 黑五精選3C家電特價看這
就在國足客場取勝泰國隊、取得晉級亞洲區預選賽18強賽主動權後第三天,成耀東帶領的中國國奧隊在福建晉江1∶2不敵來訪的塔吉克斯坦國奧隊,儘管這只是國奧首場熱身賽,但對於這支人員齊整、明年4月便要參加U23亞洲盃爭取巴黎奧運會門票的球隊而言,這樣的結果並非積極信號。
因此客場取勝泰國隊的戰略意義在於明確自身亞洲二流的上限定位,只有當國青隊、國奧隊、國家隊牢固把穩亞洲前8名位置、開始向各年齡段亞洲四強發起強有力衝擊時——這是衝擊世界盃的最後一步,也是最難一步——韓國隊纔有可能在面對中國隊時背上心理包袱。
“我們一直在研究韓國隊慣用的配合,這場比賽會有針對性地佈置。”首場對陣泰國隊有不錯發揮的中衛蔣聖龍說,“打韓國隊還是要把精氣神拼出來,我們會盡200%的努力打好這個主場比賽。”
本報深圳11月20日電
中青報·中青網記者 郭劍 來源:中國青年報